《八佰》观后感汇编15篇

更新时间:2025-10-06 11:16:14
《八佰》观后感汇编15篇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八佰》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八佰》观后感1

四百还是八佰?到底是多少人在四行仓库为上海人和英国人拼命?是四百二十人,还是八百人?

看完电影《八佰》,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么一个硕大的国家,整整好几亿人口,却需要外国人来保护,我一点也不明白,当兵的是多么一文不值,人在与不在,在人民眼里到底算得了什么?

一边是地狱,一边是天堂,租界里的人们,像看戏一样看着对面死守四行仓库的军人们,有些人可能受不了,可谁又敢跑过去呢,有多少双眼睛盯着桥,准备给过桥的人致命一击,没人敢去。最让人心疼的,就是日本人说要三个小时攻下四行仓库,租界的人在押赌注,另一边的军人们,一个又一个背着炸药包,点火!往下跳,一个接着一个!一个接着一个啊!“湖北通城李满仓!”“我是……”一个又一个人,喊着自己的姓名,壮烈的牺牲!眼泪怎么忍也忍不住了,他们都说:人,都是自私的,都是怕死的。可是他们呢?他们连命都不要,带着满腔热血,带着满腔豪情,在日本人的尸体中化为灰烬!他们虽然没怎么读过书,没有学习过,但他们仍然知道,他们身后是国家!

第一场战斗过后,来了一名记者,问:”这里是多少人?”小湖北说是四百二十人,可是连长却说,这里是八百人!四天,小孩瞬间长成了大人,大人呢?瞬间成熟稳重了许多,从一开始的胆小怕死,到最后的敢于牺牲,他们到底经历了什么啊?他们经历了多少屈辱啊!还有两天的时候,军人们竖起了旗子,竖起的是五星红旗!日本人开出一架飞机来扫射他们,想把旗子放下,可没有一个人动,举着旗子!死去的军人,依旧扶着旗子,不让红旗倒下!

最后一天晚上,一位军人唱起了戏,一句“整顿山河,待后生!”深深打动了我的心!我们,不正是那后生吗?前辈们用血肉之躯,铸成新的中国,我们就要用智慧的力量,推进发展,我们是一家人,是中国人,前辈们受过的耻辱不能忘记,我们会让他们加倍奉还!

《八佰》观后感2

对于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一代人来说,电影《八佰》演绎出了另一种我们无法体会的人生,因为大多数人的态度如同影片中的端午初到四行仓库时一样,抗日救国民族大义是别人的事情,他没有杀过人,也不想杀人,他想的只是回家,然而事实却证明了,当战争真的来临时,没有人能够真的置身事外,毛之不存皮将焉附的道理在这一刻得到了最真实的体现。

影片《八佰》讲述的是一段大家都很熟悉的战役,又或者说它甚至算不上一场战役,这只是身为军人的他们犹如困兽一般最终的坚守、支撑,坚守着他们身为军人的荣耀,支撑这国人对这场战争的期望。在我看来这部电影的核心就是“升旗”的片段,同时也是很多人无法理解的,更有甚者甚至认为这是导演的一种渲染手段,为了让影片到达悲壮的感觉,可是这部影片从开始就已经注定了是一场不可能胜利的战斗,它从开场就已经注定了是以悲壮而结束的,如果你以“升旗”为中心点上下串联来看,升旗前,有的人想逃,河对岸的群众在看,所有的人都想要远离这个悲壮的舞台,安安静静的当个观众,升旗之后,逃跑的人不逃了,群众开始应援,大家都开始明白,自我必须是这个舞台上的主角,士兵们虽然还在被动的防守着,可是士气、心气却完全提升到了极致。中华民族的崛起,正是因为有着一群这样不怕牺牲、勇于牺牲的人用自我的血肉之躯铺就而成的,同样坐在影院的我们也不是看客,因为仅有我们把我们心中的旗升起来,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不倒。

近代的中国是一个苦难的时代,可是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奋起抗争,而是凝聚起了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勇气展现出了我们不畏强暴、敢于横扫一切来犯之敌的气势,我们要铭记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唤起我们每个人内心中对和平的坚守,更是为了从历史中汲取我们前进的力量。

《八佰》观后感3

因为疫情,已经有一年多没有进电影院了,由于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暑假有幸和爸爸妈妈观看了2020年的第一场电影——《八佰》。通过观影介绍,才知这是一部战争题材的电影,也是一部票房很高,又有我喜欢的演员郑凯和俞灏明,让我对这部电影充满了好奇。

对历史没有多少了解的我,在爸爸妈妈的初步讲解当中,大约有一些模模糊糊的了解。这部电影由管虎导演执导,电影出现的人物众多。它讲述的是淞沪会战末期,中国军队西撤,只留下420余人,固守上海,但是为了迷惑敌人,谢晋元报出虚假人员800人,这才有了“800壮士”之说。在生与死的决择中,“800壮士”为和平奔赴沙场,发出了“不当亡国奴”的怒吼,他们以血肉之躯誓死坚守上海,彰显了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气节。电影的开头是一条河,隔着四行仓库和租借,河这边断壁残桓,满目苍夷;河的那边,万家灯火,歌舞升平,影片一开始就是以逃兵的世界进入,这个老百姓以及逃兵误打误撞被编入了自行仓库的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十五二四团。

这些人有从乡下来的青年和孩子,本来想见识大上海的繁华,却被误当成逃兵,抓起来送进四行仓库;也有积极领军饷,消极上阵的老兵油条,不幸成了敢死队的一员,这些本来习惯于置身事外的形形色色的中国人被迫经历了这场战斗。?“兄弟们,我们这些军人一步都没有退守!东北沦陷,华北沦陷了,但是现在因为有你们,上海还在!”这段台词,简直将现场观众的爱国情怀和泪点激发到了极致,全场充满了嘤嘤的抽泣声,中国正是有这样的民族精神才得以日益强大。?电影结束时,全场鸦雀无声,都在悲痛的情绪中默默地离开,这样的场景是我没有见过的,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

没有人不怕死亡的,也没有真正的英雄,毕竟他们和我们一样也只是凡胎肉体,是父母细心呵护养育长大的。历史虽然过去了,但是要牢记历史,要努力让自己更强大,少年强则国强,吾辈应当自强自立!?

《八佰》观后感4

恨!恨!恨!我们的祖国曾受太多的打击,有太多的伤痕和割肉之痛。为什么?只有战争、反抗才能换来和平。

从1937年7月7日那日开始,中华大地上,战争的烟火滚滚,中国军人血溅云霄,中国人民遭到了无数次的侮辱屠杀和野蛮蹂躏。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祖国的河山,如秋风扫落叶般的炮火在我们的母亲身上留下千疮百孔。

在这之前,甲午战争,日本依仗国家财政、军事力量强于满清政府。硬是将大批的军队运往中国,攻占城市。中国战败,赔偿日本大量白银。但是日本野心未泯,继续发展军事,为再次侵略中国做准备。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中国的土地上曾经树立着“中国人与狗不得入内”的警示牌;你们知道吗?被日本人追杀的中国人在自己的家园里流连失所,他们留的血曾一度染红了这片沃土;你们知道吗?一双双渴望着自由、和平的眼睛在沾满鲜血的武士刀下不瞑!

我愤慨,我无法原谅日本帝国主义在祖国母亲身上所犯下的暴行;我庆幸,我激奋,因为,在那之后就是中国人民强烈的反抗!

将日军引入包围圈,使其精良装备无法发挥作用。山林、峡谷、巷道就是日军的葬 ……此处隐藏4392个字……位观众,无论是彩色繁华的租界,灰黑破旧的四行仓库形成的对比,还是镜头的最后,高楼林立的现代大魔都依然挺立的满布弹孔的大楼旧址。看完影片,心中除了感动佩服,更多的是致敬,致敬那场战役中牺牲的以及幸存的人们,无论是留下姓名的,还是不知名的英雄,无论是军人还是平民,你们都是好样的。

《八佰》观后感12

今天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电影院终于开门了。我满怀着欣喜和期待,和妈妈一起去观看电影《八佰》。进去时的我满怀着欣喜与期待,出来时的我却怀着悲愤。绑炸弹“快,快来绑紧一点。”当时日本的攻城甲快要把西墙推翻了。日本兵在楼下,由盾牌的掩护,安置着炸弹,准备给西墙最后一击,彻底打垮在这驻守的军队。就在这关键时刻,中数弹也丝毫没有退缩,用血肉之躯,换来了这次交锋的胜利。他们舍生忘死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也让我感受到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正是这些战土们用生命换来的。

升军旗第二天晚上,女学生不顾生死,夜游渡河,送去了国民党的军旗。当他们决定升起党旗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必死的决心。因为迎接他们的将是日本人的怒火和敌军飞机的无情扫射。当朝阳从东方升起,军人们高高举起党旗,当军旗缓缓升起的时候,不论是军人还是对岸的民众都肃然起敬。之后随着飞机的轰鸣声,所有人都进入了战斗状态。当军旗快要倒下的日候,有许多战士土都冲上前死死地抱住军旗,不让它倒下去,那是一种不能倒下的信念,那一幕幕至今在我脑海里浮现。过大桥当最后一天的时候,谢团长接到了上峰撤退的命令。虽然撤退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但是为了战士们能够活着,他还是决定退到租界去。租界的光鲜亮丽、灯火通明和对面四行仓库的枪林弹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大部分人撤退的时候,还是有人留下来了,他们为让战友们安全过桥留了下来,为了自己心中保护他人的信念,为了自己身后的亲人,他们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一条永不回头的路。他们的前仆后继,也唤起了中国人的爱国热情,不愿做亡国奴,团结一切力量来抗击日本侵略者。

四行仓库一战其实只有四百多人,但是为了来抗击日本人,对外宣称我们有八百人。这些人有的连名字都没有留下,但是历史会永远记住他们,我们会永远记住他们,永远永远……

《八佰》观后感13

管虎抗战题材新作《八佰》8月21日在全国上映。这部影片根据真实的上海淞沪会战末期,谢晋元团八百壮士四行仓库保卫战事实改编,再现了八十三年前那段可歌可泣、气壮山河的历史时刻,通过独特的视角、多纬度人物角色、宏伟的战斗场面、逼真震憾的场景、音效,赢得一片赞誉,好评如潮。

20xx年9月8日下午,南通路网中心组织全体党员观看《八佰》电影。

影片取材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讲述了史称“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

战士们为保卫仓库,浑身绑满了手榴弹和炸弹高喊自己名字排队从顶层跃下,与敌军同归于尽,他们自报家门跳下楼以身殉国时,每一个名字和每一个跳跃的身影都炸出若干鲜血和泪水。其中一位战士陈树生在一件白汗衫上给母亲写下血书:“舍生取义,儿所愿也!”;女童子军杨惠敏用油布包了一面大国旗,在枪林弹雨之下,游过苏州河,将国旗送入国军手中;誓死保护战旗能够矗立不倒,前一排的战士倒下了,后一排的战士前仆后继……

“捐躯赴国死,视死忽如归”。国难当头,八百名壮士为了主权为了民族而斗争,为了祖国而奋不顾身,他们用血肉之躯铸就了不屈不饶的中华民族精神,我们今天和平的时代是这些无数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八佰》观后感14

近日有幸参与公司组织的电影《八佰》观影活动。对于生长于和平年代,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年轻一代来说,电影《八佰》阐述了一段我不曾了解的一段历史。在上学的时候我们了解到1937年,对于中国而言,可谓多事之秋,先是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再到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同年淞沪会战在上海打响,也就是《八佰》这部电影中的战争。

《八佰》是以四行仓库保卫战为原型的抗战题材影片,描述了以一条苏州河为界两地不同的景象,河的一边血肉模糊,枪林弹雨。河另一边万家灯火,歌舞生平。河两岸的人们生活在同一个社会,又活在不同的世界里。形形色色的人因为战争误打误撞被编入四行仓库的国民革命军,被迫经历了这场战斗。

四行仓库像是中国抗战的缩影,仓库里的几百人并不想当英雄,也不是逞英雄。只是希望通过这些人的牺牲能够唤醒对面租界里的国人。影中的核心在升旗的片段。升旗之前,逃兵在逃,群众在看。人人想避而远之,安安静静的当观众,士兵只能被动挨打。

升旗之后,士兵敢战,群众应该援,大家开始明白,自己必须是舞台的主角。影片中有很多感人的场景,比如那些帮着炸药的纵身一跃,比如租界赌场的刀子冲破枪林弹雨将电话线送到对岸;再比如何香凝的: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比如大学教授在募捐时将项链扔下楼去,在看到士兵在撤离时被射伤;比如赌场的老板,用斧头劈开柜门,拿出医疗物资给士兵,这些场景不正是仓库里的士兵用生命换来的嘛!

电影的最后用一个远景的形式展现了当下四行仓库遗址依然屹立在繁华上海的一角的场景,一方面可提醒后人勿忘国耻,另一方面以当今的繁荣的上海反应出中华民族的崛起。

《八佰》观后感15

疫情来来,第一次走进电影院,看了管虎导演的《八佰》。很是惭愧因为这部电影我才知道这场如此惨烈的战役,这次战斗中我国实际参战人数只有420人,为了迷惑敌人,对外宣称800人,史称八百战士。

他是淞沪会战后期,中国军队第88师524团团附谢晋元临危受命,率领400余名官兵(外界称“八百壮士”),坚守闸北四行仓库,掩护主力部队撤退。“八百壮士”抱定为国捐躯的决心,以弹丸之地抗击侵略者,激战四昼夜,打退敌人十余次疯狂进攻。其战斗事迹之英勇,爱国气节之豪壮,振奋国人,震惊世界。

它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被现场直播的战争。它以苏州河为界限,一边是歌舞升平的租界,一边是满目疮痍的四行仓库。就像是一面天堂,一面地狱。这场战斗是淞泸会战的最后一役。团长谢晋元,明白这一站的意义,敌我战力相差的巨大,他已经做好全军覆没的准备。四行仓库背靠租借,地理位置悬殊,且易守难攻他是四家银行的合资仓库。有大量食物军用级医物储备,仓库附近还装有30万立方米的巨型煤气罐。

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爆炸,日军担心战火波及租界,不敢轻易使用重型武器。西方列强为避免战火波及租界,强迫国军指挥部命令谢晋元撤退。尽管谢晋元再三表示拼死一战的决心,但军令难为。

10月30日当晚,800壮士只得在枪林弹雨中,分组撤退。电影的结局就定格在冲桥的这一幕。

他是一个看了就让人忘不掉的电影,我们也不会忘记800壮士在那四天四夜的煎熬。国人皆如此,倭寇岂敢!

当面对日本军队先进的武器装备、罗马盾牌阵时,战士们无法抵抗强火力压制。他们纷纷在自己身上绑上手榴弹,用自己的身体炸毁了敌人的罗马盾牌阵,抵御外敌,这也是我觉得最震撼的镜头之一。

《《八佰》观后感汇编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