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语文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5-08-11 14:25:55
新课标语文教学设计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标语都再熟悉不过了吧,标语的作用是便于“造势”,形成一种氛围,也容易起到“安民告示”的作用。还苦于找不到好的标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新课标语文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新课标语文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要点,了解鲸的生活习性。

3、在感受作者语言通俗、生动和准确的同时学习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

4、尝试着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说明一事物。

教学重点:

1、抓住要点了解鲸的生活习性。

2、学习运用一些说明方法说明事物。

教学难点:

使用说明方法说明事物。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交流动物常识。

1、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引导

我说一句“哈罗”,你说一句“哈罗”,只会模仿别人讲话,这是什么动物?

有一身奇妙的轻功,能攀岩走壁,会断尾逃生,它是谁?

2、再启发学生说一说,答一答。

3、教师出个谜语让大家猜

一条大船海上飘,什么燃料都不烧,白色浪花海上冒,货不载来客不捎。(打一水种生物)

二、揭示课题,介绍鲸鱼。

1、根据学生猜出的答案,随机板书课题“鲸”

2、朗读课文,抓住要点了解鲸。

提示:反复朗读课文,看看从作者的介绍中你对鲸有哪些了解?

3、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抓住两点进行引导

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抓住要点进行概括,如

(1)鲸特别大

(2)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

(3)鲸的种类

(4)鲸的生活习性

另一方面在归纳要点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生字,如:哺、肺、胎等

三、细读要点,学习说明方法。

1、分段朗读。读出鲸的特点。

2、在反复品读的过程中,点拨说明方法。

如:作比较,拿鲸和人们熟悉的象比列数字,以我国捕获的一头鲸为例,列举具体数字打比方,用“花园里的喷泉”来比喻鲸呼吸时喷出来的`气形成的水柱。

四、说话指导,拓展延伸。

1、选择自己熟悉的事物,用你学到的一种或多种方法来说明一下。

关注动物,交流一些动物常识,引导学生亲近自然,亲近动物。

互动起来,活跃气氛,互相学习。

为顺利过渡到本节课作准备。

这里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学生说到要点的时候,教师适时点拨,有预设但要因学生的生成而定。

这里教师引导学生先把作者的描写的准确、生动读出来,然后在点拨方法。

新课标语文五上《鲸》教学反思

《鲸》是一篇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的说明文,主要介绍了鲸的特点及生活习性。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鲸的特点及作者运用的说明方法。

学生在四年级已学过说明文,对说明文及说明方法有一些了解,并且对鲸这种动物比较感兴趣。课前我让学生查找了有关的资料及图片,为学习课文作了一些准备。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第一课时我让学生初读了课文,理清了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鲸。

第二课时我基本是让学生以自学和小组学习的形式去展开学习。让学生在自读最感兴趣的段落的基础上,与同学展开讨论,并自己设计汇报的方式,在这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鲸的特点及作者运用的说明方法。我觉得这节课的设计重点突出,各环节的条理也很清楚,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方面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汇报的方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根据学生的汇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较好地体现了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引导者的角色。学生学习的兴趣比较高。课堂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是动态和生成的。我还根据学生的回答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归纳和比较,对学生进行了思维的训练。

觉得做的不够好的是学生读的得还不够,老师激励性语言还不够。在学生用自己设计的汇报方式汇报时,没有问一问选同一方面的其他同学有没有其它不同的汇报方式,这样学生参与的面会更广,学生的成就感会更强。另外,在课堂设计方面,还可以做得更细些,比如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特点及说明方法),然后归纳学法,再分小组学习,让每一组选一个方面讨论汇报,最后全班参与评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效果会更好。

新课标语文教学设计2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4.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二、过程与方法:

1.自读,自由选择读的方式。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2.布置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引导读课后资料袋,了解常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启发生活中的细心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养成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2.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在玩中获得的乐趣或收获资料。

2.了解显微镜的知识,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

3.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结构。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质疑导入

1.同学们,你们爱玩吗?都玩什么?玩耍可使我们得到许多快乐;玩耍常常被有些大人认为是浪费时间,不物正业的事,然而在科学史上有很多伟大的发现都是在玩耍中发现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5.玩出了名堂》

2.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师边听边板书、归类。

二、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学们都很会思考,相信通过深入的学习课文,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决。接下来要先请同学们自学课文,小黑板出示自学要求。

2.刚才大家自学得很认真,这些词语,你们会读吗?(出示课件 ……此处隐藏26818个字……构,这样一篇习作就完成了。

新课标语文教学设计14

一、教学目标

1.识记文章中的关键文言词语并理解特殊句式的用法,掌握文章大意并梳理文章思路。

2.学生通过朗读法和小组讨论,学习本文的中心论点和修辞手法,掌握论证技巧。

3.学生体会孟子的仁政和民贵君轻的思想及其对于治国安邦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朗读法和小组讨论法,学习本文的中心论点和修辞手法,掌握论证技巧。

教学难点:学生体会孟子的仁政和民贵君轻的思想及其对于治国安邦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提问学生其中名句仍然在耳畔回荡:“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以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也成为后世广泛引用的名言警句,即使是在今天,它仍然有很强的生命力。这些孟子的仁政和民贵君轻的思想不仅对当时,而且对后世影响极大。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孟子的又一篇表明他仁政思想的文章《寡人之于国也》。(板书:寡人之于国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文章并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文言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如:“之”字的取独用法、“凶”“加”等字的意思和用法。

2.学生再读文章,梳理文章的内容层次。

明确:点明主题——“民不加多,为何?”孟子针对疑问,巧用比喻进行答疑,解决“民不加多”的疑问。再次,解决“民加多”主要包括:农粮生产、水产养殖和林木种植。最后,根本措施:施行仁政和王道。而君王应有的态度是“王无罪岁”。(板书:民不加多?)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1.孟子在说明梁惠王与邻国政策无本质区别时,为什么不直接说明,而是“以战喻”?

明确:(1)梁惠王好战,对于战争十分熟悉,这样说,具有启发性,便于接受;(2)运用比喻论证,且十分恰当和贴切,使话语和论证充满逻辑,文字的生动和从容,体现孟子的机智和风趣。(板书:比喻论证:战喻)

2.请同学们思考,以现代眼光审视孟子的'“王道”思想具有哪些内涵?(板书:王道)

明确:

(1)解决温饱问题,有粮吃,有房住,不饥不寒,养生丧死无憾。

(2)进行思想教化,兴办教育,敬老爱幼,文明之花盛放。

(3)严于律己,多多自我反思,不怪罪客观条件。现代生活的意义:启示我们要维持生态平衡,增强环保意识,解决经济快速发展而来的日趋严重的环境恶化、生态失衡问题。

3.本文论辩艺术的技巧有什么?(板书:论证技巧)

明确:

(1)恰当地运用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如“五十步笑百步”喻意深刻。排偶句式的运用,可突出思想,深化感情,增强气势。对偶的手法使句式在整齐中具有参差之美,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

(2)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由“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到“斯天下之民至焉”,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环环相扣。

(3)口语化,生动多趣。辩论说理讲求方式方法,循循善诱,争取主动,易于接受。(板书:修辞:排、偶)

(四)拓展延伸

补充说明有关于孟子的思想主张和治国策略。

明确:

(1)“民贵君轻”的安邦之策;

(2)提出和荀子不同的“性善论”;

(3)延续了孔子的“仁政”思想;

(4)不同于庄子的“恣肆汪洋”的浪漫主义,孟子风格是阐论明理的现实主义。

(五)小结作业

小结:通过回顾文章的条理和思路,并结合深入研究部分提出的三个问题,巩固知识要点。

作业:请同学想一想,你如果是梁惠王的谋臣,将会用什么方法使帝王明白治国策略的欠妥之处呢?(要求:字数不限,要有条理,符合实际情况。)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文言文教学要注重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在理解基本内容后,剖析深层思想和现实意义。因此教师要以读为主线,安排朗读和诵读,带领学生翻译文本并理解文意。本文凝结了孟子的论辩技术和治国安邦之策,因此,要结合孟子所处时代进行教学。

新课标语文教学设计15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重点句子的意思,掌握表现中心思想的句子的含义。

3、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二、设计思路

三、教具准备:

投影仪

二、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

2、说说课题的意思

3、回忆文中描写了哪两个人物?

板书:小男孩保罗

过渡:故事就发生在这两个人的身上,那是在圣诞节前的一个夜晚。

(二)学习课文内容

1、齐读第1自然段

①说说从文中知道了什么?

②指导朗读:

先生,这是你的.车吗?(羡慕)

2、指名读第2自然段

①说说这句话怎么读?(高兴)

②小男孩听了保罗的话感到很吃惊,谁来做一下小男孩吃惊的表情?(瞪大眼睛)

出示:“小男孩吃惊得……我希望……”

③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想象小男孩希望什么?

出示:“但是这小男孩接下去说的话却让保罗十分惊讶。”

④师:小男孩说的话为什么让保罗吃惊?保罗原来的想法怎样?

生回答:抓住“这是保罗没有想到的”

⑤师:“希望有这样的哥哥”这话是什么意思?

生:为的是自己得到。而小男孩说的话是为别人。

板书:错了

⑥分角色朗读

过渡:是啊,这个小男孩非常愿意坐着保罗的新车去兜风,这是为什么呢?

3、学习8~11小节

①自由读课文,想想知道了什么?

②交流:说说小男孩的另一个愿望是什么?

出示:“车开了一段路……我家门口吗?”(抓住眼里闪着光)

出示:“你等着,有一天……那些好东西了!”

指导朗读,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4、交流第9小节

板书:又错了

① “保罗没想到自己又错了,于是他下了车……难忘的夜晚。”说说为什么这个夜晚对他们来说都是难忘的?

②交流:

出示:学习本课以后,我知道了保罗的哥哥因为()而感到快乐,我曾经因为()而感到快乐。

③齐读课文

5、学习第13小节

齐读,说说自己懂得了什么道理?

(三)布置作业

板书:24.给予是快乐的

↑ ↖

小男孩明白

《新课标语文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