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1星期五那天,老师给我们看了“三傻大闹宝莱坞”。观看了这部电影之后,让我的感触很深,看完这部电影后想到的第一句话就是:“分数真的有那么地重要嘛,就因为毕业后领的那一张写了墨水的纸、领一本破本子,就让那么多人承受着他们还撑不起来的压力嘛?”
也许,一个学生的成就可以衬托出一个学校的教育。但是,你们有没想过一个成就的学生背后又有多少个学生因压力过于沉重而倒下,一个家庭的改变和富裕都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这样只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没有顺利的毕业,拿到那一本破本子或是领一张写了墨水的纸,自己的家庭就没办法过上好日子,只会使他们盲目的去读书,堕落在压力之中,体会不到世界的幸福,没有时间去体会朋友之间的快乐,轻松的去过一天。
学习上的第一并不能代表你什么,如果你不能把它用在实践中,只是一个死读书的人,把一切的定义都背了下来又有什么用呢?也许就像兰砌说的一样,在学习上,你们都陷入了疯狂的比赛中,就算你是第一,这种方式有什么用?你的知识会增长吗?不会,增长的只有压力。这里是大学,不是高压锅。即使马戏团的狮子也会因为鞭打而学会坐在椅子上。但你们会说这是训练得好,而不是教育得好”。兰砌他不会因为学习而过分的去理解或是背,他善于在生活中实践,探索他需要的知识。
从电影中我认识到。在学习上不要太过分的压迫自己,篡夺自己的快乐,父母不要给自己的孩子太多的期望与压力。在生活上我们要充分的利用自己的时间,老师也不要给学生太多的压迫力,这只会使一个个学生在沉重的压力中倒下。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2昨晚看了一部印度电影《宝莱坞银幕女杰》,让我对一向以惊人数量著称,却难有精品的印度电影有所改观,便写了一则短小的影评,发到微信上。女儿看后推荐了另一部印度片《三傻大闹宝莱坞》。
说实话,前一阵这部片子在影视网站特火,点击率老高了,但就因为中译的名字,叫什么三傻大闹宝莱坞、三个傻子、三个白痴、三个傻蛋、作死不离3兄弟等,以为是无厘头搞怪类的电影,所以一直没有想看的欲望。
女儿推荐,一定有她的理由,特意先查看了一下影评,评价还蛮高,所以下载看了。
一部近三个小时的电影,一下子看完还真需要耐性。但这部片子我是一气看完的。
电影的影评已经很多,我不想画蛇添足。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百度下。我只想说几句我看此片后的感觉:
从这部极尽诙谐搞笑的疯狂喜剧背后,我看到的却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正剧。其讽刺意味的强烈程度,通过3个自杀(开始的一个未通过毕业的学生、校长的儿子、莱俱)、贫富差距(一贫如洗的莱俱家庭试图通过儿子改变家庭命运,豪门兰彻家庭用假兰彻窃取文凭继续赚取利益,形成强烈对比)、拜金主义、填鸭式教育等一系列不应该产生喜剧效果,但却由编导组织成无穷笑料的黑色幽默,表现得淋漓尽致。暴笑后的泪水不是甜蜜,是一种苦涩、一种血腥!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3今日,我看了《三傻大闹宝莱坞》这部印度大学教育喜剧片。看完后,我思绪万千,仍沉浸在影片感人、搞笑的情节中。我被影片中的的三个年轻人的友谊打动了。兰彻的口头禅“一切顺利”鼓舞着朋友,告诉他们用勇气应对一切。
兰彻、法罕、加拉三个男孩是皇家工程学院的学生。他们逐渐认识,成为好朋友,搬到同一间宿舍。他们三个都寄托着别人的期望。兰彻从小聪明好学,他要帮一个富翁拿到一张光宗耀祖的毕业证书。法罕是个特困生,他想以后赚大钱,让爸爸有钱治病,让妈妈过上好日子,让还未出嫁的姐姐有钱买来嫁妆。加拉喜欢摄影,却害怕爸爸的权威,选择了自我不喜欢的工程学业。之后,三个人都有了自我梦想的职业。
每个人都有一种可贵的精神。兰彻很好学:他六年级就会做初中三年级的题目。法罕很勇敢:他克服了心中的恐惧,成绩从全校倒数第一升到了前十名。加拉很有说服力:他说服了爸爸,取得了自我喜欢的职业――摄影。加拉说服爸爸时,让我感动的话是”爸爸,如果我当了摄影师会怎样?赚少一点的钱,买小一点的房子,开小一点的车,但我会很幸福,会真正的欢乐。”
我想:以后遇到事情,必须要告诉自我“一切顺利”。因为像兰彻说的一样:“心是脆弱的,要用安慰使它变得坚强。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4《三傻大闹好莱坞》是一部经典的印度电影。影片讲述了三位主人公法罕、拉加与兰彻在大学求学时的故事。主人公兰彻与众不一样却又成绩优异,这引起模范学生查尔图的不满,他们定下约定,然而毕业时兰彻却选择了不告而别,谁都没再有他的消息。十年之后,查尔图归来他找来法罕、拉加,一同踏上寻找兰彻的旅程,一路上,他们回忆起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最终发现了兰彻不为人知的秘密。
影片采用了此刻--回忆--此刻的结构形式,一开始是法罕、拉加、查尔图踏上寻找兰彻的道路,随即进入了回忆。在大学生活时主人公兰彻展现出了他非凡的才华,他特立独行,想象奇特,却又总能给人惊喜。他还重义气,愿意为了兄弟考试过关去偷试卷答案。在主人公兰彻身上,我感受到了印度人对于国家应试教育的反思与批判,印度是一个人口大国,人才也是经过考试脱颖而出,而应试教育是十分扼学生们的想象力和独立思考的意识。影片中的模范生查尔图和主人公兰彻则是一对十分明显的比较,查尔图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死读书,死背书,考高分。而兰彻则从不靠死记硬背,靠理解去弄懂每一个概念。
影片以寻找主人公兰彻为线索,开篇就给观众留下了一个悬念,给观众带来了观影兴趣,让观众迫不及待的想往下继续观看下去。最终揭晓答案,原先“兰彻”并不是“兰彻”。有悬念,有歌舞,有思想,《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十分值得观看的电影。
电影结构完整,发人深思,具有印度电影的唱跳歌舞,很有民族特色,同时又极具批判性和教育意义,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影片。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5影片中查图尔把学习作为获得生存空间的方法,那他必然是在一种竞争机制里边。因为我们人类给自己所建构的生存空间,是以人类的知识作为基础的,在这种建构的复杂的生存空间里边,弱肉强食,丛林法则等等,和对相对固化的事物的追逐,成为了一般人内在生命巨大的障碍,所以他们很少能够拥有真正的创造性。
而兰彻最大的不一样,是他内在的自由度,他非常的能够驾驭自己的这种内在能量和外部时空之间的关系,所以他经常能够别出心裁,或者能够超越现有的一些局限或外部规则的局限。
我们都知道,在篮球场上从来不犯规的球员绝对不是好球员,但是,这个在犯规和失误之中,他的起心动念变得非常的重要,所以兰彻,在他对所有的事物的起心动念中,他都是一个相对正向的起心动念,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他违反了规矩,最终的结果,也都是有意义的,如果他的起心动念是低层次的,维度很低,那它 ……此处隐藏3151个字……也是有豪宅,豪车,漂亮媳妇等,在世俗的眼里他是优秀的,不过这种优秀使得他机械的成为了现实的一个工具,完全没有他自己的生
查图尔就是现实中在知识层面架构的人类躯壳的代表。查图尔们无法自知自己内在真正的诉求,完全按照三维世界的体系来架构着自己的生命,这样的生命“活一次”跟“没有活”其实没有本质区别。
所以说,在三傻和查图尔之间的本质区别就是:有没有活出自己真实的生命状态。
查图尔的生命状态,在很多没有明白生命本质的人眼里边,是非常认同查图尔的这种生命状态的,他们不理解生命本身的自在,才是生命真正追求的目的。
这是在我们的早期教育阶段就已经把大脑完全格式化了,而且这种格式化的封闭属性使得像查图尔一样的人们只能填充知识,填充学习中相对固化部分的东西,丝毫谈不上创造力,所有的东西好像都已经被界定了。
这也是为何兰彻可以成为400项发明的科学家,而查图尔却要哭着,喊着,求着兰彻与自己合作的主要原因。
命!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12剧情介绍:兰彻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大学生,他敢公然顶撞院长,并质疑他的教学方法,用智慧打破学院墨守成规的传统教育观念。兰彻的特立独行引起模范学生“消音器”的不满,他们约定十年后再一决高下,然而毕业时兰彻却选择了不告而别。十年之后,事业有成的“消音器”归来,要兑现当年的诺言,他找来法汉和拉朱,一同踏上寻找兰彻的旅程,一路上,他们回忆起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最终发掘出兰彻不为人知的`秘密。
我的思考:
有的人一心一意要在竞争中获胜,他们不顾一切踩着别人脑袋往上爬。“消音器”就是这样的人。有的人迫于生存压力而不得不加入竞争,他们资质平平,不得不遵守规则,他们的成功与否和家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正如法汉和拉朱。对他们而言只有两个选择:要么不顾一切往上爬,要么被竞争所淘汰。
兰彻说过:“追求卓越,成功自然在不经意间就会追上你的步伐!事业,爱情和友情也会都拥有的。”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专攻自己擅长、喜爱的领域。”兰彻鼓励拉朱这么做了,拉朱坚持自己的梦想,最终成为了一位有名的摄影家。兰彻也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他不断地发明有用的小东西,最后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
影片里说“很多时候,我们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选择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但是有时候,只要你勇于跨出那一步,说不定就可以改变你今后的人生。”看完了这部片子,我决定要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闯出属于我自己的一片天地。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13影片中的拉加,他把改变家庭贫穷的命运像是赌注一样全押在学习上,过度的紧张成为了他内心强大的压力,使得他没有办法真正展开自己的生命智慧。也没有办法真正学进他要学的东西,他的焦点全部聚在了压力上,反而忽略了“安住在当下”的学习。
拉加这个人物角色,在现代人中占的比例其实是最大的,很多人都是以要改变自己的经济状况而去学习,实际上这样的学习结局只能走向平庸。
兰彻也是出身卑微,但是他的整个生命过程却有着不同的精彩,这与拉加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所以,当内在对生命本身意义的领悟有所欠缺,无法通透的领悟时,所带来的不同程度的障碍,会让我们在学习中产生困惑,迷惘,设定错误的学习目标。
真正的学习,是借学习而领悟生命智慧的,因为每一个知识背后都有它的智慧。
所以学习本身如果不以开启智慧为目标,只是为了满足生活生存的需要的话,那这种学习往往带来的是痛苦,是纠结,甚至带来的是灾难。
再来看男主兰彻,和法罕不同,他从小就酷爱机械,到皇家工程学院学习工程学,他是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因为热爱而做出的选择,使兰彻可以突破命运的种种障碍,不仅成为学校第一名,而且还获得了被校长认为是象征荣耀的太空笔。
“热爱”,使兰彻生发出内在的智慧,并引领他走出了与众不同的人生道路。
一个人,可以通过“热爱”进入自己的内在,找到自己生命中能够共振的人事物,这个时候,他就是在不断的验证内在的具足圆满。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14已经第三次看这部电影了,《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轻松、幽默的印度电影,影片反映了印度现代填鸭式的教育带给学生的压力和恐惧。电影用诙谐色彩揭露了印度的教育制度问题,让我们在一个愉快的气氛中了解到一个严肃的问题,这都是电影的亮点。
中国的教育者应该好好看这部电影,有一段讲述:教授对被逼得自杀的学生表现得毫无悔意,批评了教育局对学生的漠视。学生嬉戏场面与学生被校方迫至自杀两种不同的片段融合起来,起了化学作用。同样,在中国,虽然没有这么夸张,但也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教育制度也有类似的问题。
电影中,三傻的友谊也很令人感动。人活着有太多身不由己,能像兰彻那样跟着感觉走实属不易。法尔汉热爱摄影,却苦于父亲的阻拦,只能在学校读他并不感兴趣的工程学,于是他成了倒数第二,但当他决定从事摄影的时候,成功向他打开了一扇门;拉杜,一个贫苦学生,面临家庭带来的各种压力,只能寄希望于神,他对现实的畏惧与逃避让他稳居倒数第一,但当他丢掉畏惧,勇敢面对生活时,幸运真的朝他招手了。也许就如兰彻所说:很多时候,我们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选择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但是有时候,只要你勇于跨出那一步,说不定就可以改变你的人生。而我,看完这部电影的最大感触就是:follow my heart。
其实看这部电影我的内心很纠结,我不得不承认病毒院长说的,可我同样佩服兰彻的生活态度。就像在现实里,我深知生活的残酷,却幻想能随心而活,做一个走心的人。
电影的最后,三傻终于在兰彻的学校重聚,而兰彻与女主的爱情也很圆满。故事类似喜剧,但又并不是顺风顺水,也许就是为了告诉我们:跟着感觉走,终会柳暗花明。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15看完《三傻大闹宝莱坞》,觉得是一部很有深度的电影。电影讲述了在印度当时崇尚男人做工程师、女人当医生背景下,法罕、莱吉因为父母的原因不得不去印度帝国工业学院学习工程师知识,而兰彻用非同常人的行为对抗着这所学校或者说这个社会存在的弊端;电影开始由兰彻对正在训话的院长说院长,如果钢笔在太空没用,为什么不用钢笔,他们可以剩下数百万,院长回复以后作答,我个人认为这是这部电影对学院教育或者说整个印度社会的教育弊端描述的开始,直至最后院长回答了这个问题,让我感受到院长在变化、学院也正在变化,至少院长他不再是从前那样高高在上,而是恍然大悟认真对待自己的不对的地方。从这两个片段可以让人明白至少创新不是在知识工厂出来的,而是需要鼓励学生去打破常规、敢于质疑的这种精神。
整部电影里,音乐让人有时感到很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内心好像被上帝的手轻轻得抚摸了一下;电影也有经典的句子,例如:追逐卓越,成功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法罕对兰彻评价时说的一句话盐水具有极强的导电性,初二物理知识,我们都学过,只有他会应用。等等。
这部电影让我最大的感受是:看完一遍,你会想学习;看完两遍,你会思考你的理想意义是什么;看完三遍,你会为卓越,而不断充实自己。